目前分類:文勳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代媒介文化(第七章媒介與行性別文化)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6/09

自由派女性主義

  • 自由派女性主義認為兩性應同樣擁有適當發展機會,社會應讓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且任何選擇都應受到尊重與接納,包括結婚、不婚、異性戀、同性戀等,其採取策略是利用既有的政治與法律措施去進行改革。

馬克斯學派/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 馬克斯學派女性主義一方面強調資本主義與階級的優先性,另一方面又試圖將「女人」置入馬克思主義,並強調馬克思主義向來不太重視的女性及私領域的再生產活動。在此觀點下,前者能使性別問題成為次要問題,後者強調女性的再生產,其範圍可能包括傳統關係中女性所做的一切都被視為是再生產勞動力。
  •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的處境受到多重因素決定:生產結構、再生產、性意識、兒童的社會化等。所以若想達成女性的完全解放,就必須改變所有這些結構,包括女性的內在世界與精神層面向也都必須有所轉變。

激進派女性主義

  • 激進派女性主義致力於透過研究及論述,來證實與凸顯父權制最終植基於對女人的暴力。它雖然簡化了性別壓迫與社會不平等的情形,但也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媒介文化(第六章媒介與象徵權力)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6/02

布迪厄的方法論

  • 布迪厄偏好一種不致失落行動者經驗的結構主義,因此主張客觀結構與主觀現象之間存在辯證關係。為了超越客觀主義VS主觀主義的困境,他將焦點置於實踐上,實踐是結構與能動之辯證關係的結果。
  • 布迪厄企圖連結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但整體而言他的研究仍較偏向結構主義,所以通常被視為後結構主義者。
  • 布迪厄致力發展一種「反身的社會學」,要求從觀察過程中退一步,俾以認識事實上觀察者並不屬於中立的立場,反而本身就是社會行動者。

文化社會學

  • 布迪厄認為外在客觀條件會內化於行動者的內心,也就是個體的再現其實是受到社會結構的制約,不過並非決定性的影響,他以習性及場域等概念來說明這種情形。
  • 習性是源於傳統哲學觀念,布迪厄從新使用,使之成為一個能夠連結主觀與客觀因素的概念。習性是社會結構的內化、行為管理策略、個人現象即集體行為、身體內的社會。
  • 布迪厄以空間與關係的觀念來思考社會世界,它的場域理論試圖彰顯社會的結構面向,又同時能呈現出行動者在其間的活動。以空間而言場域代表的是社會空間,以關係而言場域代表的是社會位置的關係網路,而場域之內與場域之間都存在著競爭與抗爭的現象,因此場域也代表一種抗爭的場域。
  • 布迪厄探討的不同資本中,他相當重視文化資本,也重視社會階級的再生產,特別針對菁英階級。他對品味的觀察也說明品味的正當性主要源自階級因素。社會支配結構的再生產,是透過將某些文化價值設定為普遍性的價值,然而他們的內容與脈絡都與特定政治與歷史的條件有關,布迪厄稱此過程為象徵暴力。

媒介場域與文化權力

  • 掌握象徵暴力與行使象徵暴力,是現代社會支配者的主要控制工具與方式,而傳播媒介與象徵權力具有密切關係。
  • 布迪厄認為新聞場域傾向增強所有場域中的商業要素,因而傷害了存粹要素,他總是偏袒那些最受經濟與政治權力誘惑的文化生產者,反而犧牲捍衛專業原則與價值的人。
  • 理論上,電視是一種傳播工具,應該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進用機會,所以電視如同許諾扮演一種民主化之傳遞資訊的角色,但布迪厄認為電視並未實現這個諾言。目前電視壟斷了公共空間,控制文化生產者去接觸民眾。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的政治議題,界定哪些人是公眾人物。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媒介文化(第四章媒介的召喚)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5/19

兩個馬克思

●阿圖舍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真正與重要價值在於,採取一種科學的與結構主義的觀點來探討社會。

●阿圖舍認為要認識《資本論》的科學意義,必須經過一種適當的詮釋過程。而辯證唯物論是「理論實  踐的理論」,是用來生產科學知識的一種理論。

●阿圖舍認為在《資本論》中成熟的馬克思提出一種嶄新的結構關係「邏輯」,它使人們能以嚴謹的科學方法來處理歷史與社會實踐的問題。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媒介文化(第五章媒介與規訓)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5/26

從傅柯自述其批判的思想史來看,可看出其探討知識與主體應是他的重心之一。

●傅柯認為西方的傳統思想主要奠基於主體/客體的關係但是傅柯認為必須進一步批判的檢視這種關係建立的過程。傅柯指出:「主體化與客體化並非各自獨立,它們彼此關聯並相互促成,因而出現所謂的「真理遊戲」,它的目的並非發現真正的事物,而是發現某些規則,據此一個主體能夠依賴真假的問題而說明一些事情。」

●傅柯不相信知識是在揭顯真理,顯反的,知識具有一種管理作用。因此對傅柯而言,知識不再是主體的認識產物,反而知識成為權力的一種表現。

傅柯的思想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媒介文化(導論、媒介與文化危機)     指導教授:許義雄     學生:鍾文勳   2010/05/05

批判理論

  1. 繼十八世紀以來的啟蒙任務,終極關懷人類的理性自主與闡揚,採取批判的方法,試圖喚醒自康德以來所強調的主體理性。反思存在主義、馬克思、韋伯對工具理性所產稱的「物化」與「疏離」所做的批判。
  2. 馬克思發現資本社會大幅壓抑人類的精神抑制發展,形成主客倒置,外在客體主導個體行為。它稱為「異化」,人類創造機械化生產模式,但最後為其所控制。
  3. Althusser接續馬克思的錯誤意識的概念,認為國家同時運用鎮壓與教化的雙重手段鎮壓勞工階級。
  4. Gramsic提出文化霸權理論,修補馬克斯政經二元論的不足,除政治經濟外,文化也對人類社會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5. Bourdieu對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提出批判,它繼之將資本延伸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他也強調場域不能等同於機器,行動主體的能動作用是存在於場域裡。當被窄制者會變得無從作用時場域便是執行一種機器的功能。他也戮力於建立一個「反思社會學」的研究活動,常用習性、資本、場域之概念,分析日常生活的行動作為。

批判理論VS後現代主義

  1. 後現代主義質疑現代主義普遍性的理性,因此挑戰了馬克思主義和批判理論的前提及觀點。
  2. 後現代主義被質疑立場反動與欠缺批判力量,其理論不少源自於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評。
  3. 後現代主義較強調文本,較缺乏探討文化與經濟的關係。
  4. 後現代學者敏感於探討經濟結構及在結構所產生的社會文化後果,常使用民族誌研究,較不屬於政經學的分析。

影響現代媒介文化的因素

    流行文化、商品文化、娛樂文化、奇觀文化、消費主義、後現代文化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