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媒介文化(導論、媒介與文化危機)     指導教授:許義雄     學生:鍾文勳   2010/05/05

批判理論

  1. 繼十八世紀以來的啟蒙任務,終極關懷人類的理性自主與闡揚,採取批判的方法,試圖喚醒自康德以來所強調的主體理性。反思存在主義、馬克思、韋伯對工具理性所產稱的「物化」與「疏離」所做的批判。
  2. 馬克思發現資本社會大幅壓抑人類的精神抑制發展,形成主客倒置,外在客體主導個體行為。它稱為「異化」,人類創造機械化生產模式,但最後為其所控制。
  3. Althusser接續馬克思的錯誤意識的概念,認為國家同時運用鎮壓與教化的雙重手段鎮壓勞工階級。
  4. Gramsic提出文化霸權理論,修補馬克斯政經二元論的不足,除政治經濟外,文化也對人類社會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5. Bourdieu對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提出批判,它繼之將資本延伸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他也強調場域不能等同於機器,行動主體的能動作用是存在於場域裡。當被窄制者會變得無從作用時場域便是執行一種機器的功能。他也戮力於建立一個「反思社會學」的研究活動,常用習性、資本、場域之概念,分析日常生活的行動作為。

批判理論VS後現代主義

  1. 後現代主義質疑現代主義普遍性的理性,因此挑戰了馬克思主義和批判理論的前提及觀點。
  2. 後現代主義被質疑立場反動與欠缺批判力量,其理論不少源自於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評。
  3. 後現代主義較強調文本,較缺乏探討文化與經濟的關係。
  4. 後現代學者敏感於探討經濟結構及在結構所產生的社會文化後果,常使用民族誌研究,較不屬於政經學的分析。

影響現代媒介文化的因素

    流行文化、商品文化、娛樂文化、奇觀文化、消費主義、後現代文化

文化工業

  1. 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討論文化工業時,直接尖銳的評擊啟蒙是一種大眾欺騙。並認為科技及科技意識本身會產生一種一致性與惡化的大眾文化,這種文化將嚴重壓縮與癱瘓批判的力量。
  2.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反映工具理性過度發展所照成的戕害,已進一步危及文化領域,其原因乃啟蒙運動無意中形成一種理性的變異。
  3. 傳統上精緻文化的市場是屬於小型與精英式的。現在許多人獲得較高等教育,所以精緻文化已變成一種大眾市場。被迫採取商品化的形式。
  4. 阿多諾和霍克海默認為文化工業之所以能夠成功與操弄與處理個體性,唯一的原因就是個體總是再製出社會的脆弱性。
  5. 阿多諾和霍克海默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文化已變成一種弔詭的商品,徹底從屬於交換原則,在使用中被盲目消費,並和廣告混為一體。
  6. 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其實就是一種由精英把持的文化商品化過程,他們藐視大眾或勞工階級的認識與品味能力,因而販賣廉價庸俗的文化產品。
  7. 文化工業傾向肯定既存真實與設定秩序,認為秩序便是美好生活的量尺,並向人們強行灌輸這些觀念。
  8. 文化工業有幾個特性:普遍性、將休閒活動商品化、誘導出無批判社會大眾、製造選擇假象、提供虛假個人化
  9. 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文化工業理論具有以下特性:反對一般常見的高級/低俗、莊嚴/輕鬆流行等文化分類方式、反對崇拜與爭奇鬥艷、是基於唯物論的反身性。

    肥皂劇、流行音樂、商業電影高度展現文化工業的主要特性。面對晚期資本主義之文化商品的形式的全面法展,對文化工業的批判既是艱鉅任務,也是無法鬆懈的工作。

心得

    在文化工業下,個人自主性和能動性似乎顯得渺小。但人類就此要放棄自我意識的覺醒嗎?還是要甘願臣服於意識形態的主宰。但我們似乎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可以認清文化工業所設下的種種陷阱和謊言嗎?對悲觀者而言似乎認為個人命運的主導權在別人手中,但是對樂觀者而言相信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到底何者為真?唯有靠自己不斷的反思、討論和實踐。

    另外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文化工業的生產端,誰是文化工業的製造者。是政府掌權者還是資本家,是政府的國家機器還是企業的大財團。相對於文化工業的消費者是一般的普羅大眾,而身為一般的消費者應不斷的對周遭各式各樣的文化工業進行反思和批判。同樣的文化工業的製造端也要善盡社會責任,拋開人類貪婪、自私的醜陋,避免陷入權力和慾望的漩渦而不知自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