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三面向》第一章緒論

                                                指導教授:許義雄博士

報告者:丁進添20101007

身體研究的主題不是脫離身體的心智,而是對各種身體的思索與感受,這項認知已經成為社會學的想像中心。本書希望達成的目標如下:j說明身體化在社會理論中難以捉摸的本質k推薦經典的社會學著作,它們都關注「將身體視為組成社會的多面向媒介」這個仍被忽略的觀點l以批判的角度檢視近年有關身體的研究取徑m採用實質身體分析,探討身體與經濟、文化、社交性及科技的關係。以上四項目標提供一個研究架構,讓我們探索「身體化主體的從屬地位」的課題〈身體→人→社會〉

壹、       謎樣身體的興起                               身體重要性的提升,代表身體研究領域目前已邁入離心階段

一、商業化的身體逐漸成為人們身份認同意識的中心,鼓勵在人們辛勤工作之餘,也應痛

快享樂,身體成為廣告文化中無所不在的符碼。

二、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興起,強調人們總是拿女性的肉體性合理化女性在公領域的從屬地

位,在過去父權社會中,生理性徵的身體被用來決定女性的生活機會。

 三、治理性模式的改變,使人類淪為各種控制形式的客體。傅柯指出現代性對「人」的建

構,如何伴隨著治理論述目標、論述對象、論述範圍的移轉。

 四、科技進步導致人們對身體「現實」產生不確定感,其雖然增強人們對身體的控制,卻

也模糊了身體與機器的界線。使我們對身體的感覺受到動搖。

 五、將身體研究與其他學術議題結合。身體是社會現實的一部分,卻被人們所忽略。

  不管是女性主義者、傅柯式的治理分析家、以及其他不同面向的研究者,其各家分析僅

著重身體的某些層面,卻忽略了其他層面。

 

貳、       古典基礎

一、  派深思:將焦點置於社會行動,指出各種社會學研究都基於一種非功利主義且「自願的行動理論」

二、  涂爾幹:將身體看成集體象徵主義的源頭與接受者,將個人納入群體的道德生活。

三、  齊美爾:將身體視為個人秉性的源頭,有助於形成最初的社會形式,再激發個人的社會凝聚感。

四、  馬克思:身體是各種經濟關係的源頭,並進一步關注資本主義對身體的毀滅性影響,構成階級鬥爭與社會變遷的基礎。

 

身體實在論:把身體與社會的關係視為社會學的核心議題,主張身體與社會皆為真實的存在,具有互為因果的生成屬性。其第一要素係將身體看成社會的棲身之處,還視為社會生成之源;第二要素必須將時間要素納入社會分析;第三則是應該帶有批判性,避免對身體化主體造成傷害。總之,本論將身體視為組成身體的多面向媒介。

 

參、       主流的身體理論

在身體研究領域的向心趨勢、有三種理論途徑成為主要闡釋方法

一、社會建構論對井然有序之身體的分析。將人類的肉體性視為被政治制度、規範性制度與論述制度予以產製與管理的對象。其強調身體是社會的棲身之處。

二、運用現象學、存在主義與互動論的資源,將身體描繪成社會之源。一般認為現象學旨在分析人們如何體驗其身體,但這種傳統其實著重於經驗本身的身體基礎。

三、結構化理論的社會觀將身體置於中心位置,基於此一假設,社會結構與社會行動彼此相互建構。身體不但是社會實踐的接受者,也是其社會環境的主動創造者。

布爾迪厄:身體從屬於社會階級的命令

紀登斯:身體從屬於社會階級的認知的反身性

葛羅茲:身體從屬於社會階級的性差異

 

肆、       理論與身體的雙重調停

理論

用身體概念證明之內容

身體/個體在週遭環境

社會建構論

「自然」的自我認同,其實是社會所建構而成

棲身之所(場地)

現象學

身體是一切經驗發生的場域

棲身之源(源頭)

結構化理論

身體化主體吸納並積極再現社會結構

棲身的途徑(媒介)

身體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銘刻社會結構的場所、建構社會的手段,以及連結個體與社會的管道。任何全面性的身體理論,都必須將此三者一併納入考量。

 

伍、       探索身體

身體實在論的優點在於它提供我們一種分析方式,讓我們能夠接近並檢視社會自然生活之流。我們不能抹煞其中任何一種面向,三者間的平衡會隨時間而改變,不同群體的身體會生成不同的社會,並接納不同的社會結構。瞭解社會分層對身體研究與社會理論一樣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