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體三面向》第八章、科技的身體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崇道

壹、前言

一、  「科技」意指將知識與技術實際運用到生產過程中。而本文作者想當然爾的將「火」與「科技」作為本章論述的主角,這種「想當然爾」的方式一再發生在本書的章節中(如以飲食當作社交身體的論述主角)。

二、  本章特別強調兩項發展:

(一)「網際空間」的普及(作為科技的場域)。

(二)人類與機器的結合,如賽伯格(作為科技的源頭)。

三、  我的想法:科技是作為身體用來提升生產效能的知識及技術(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或是作為社會結構掌控個人身體的場域(人性終結於科技)。

貳、 身體是科技的源頭(樂觀論述)

一、 馬克思與恩格斯:身體乃科技干預環境的有效源頭(人的兩重性:文明與自然)。

二、 齊美爾的主張:身體生活的特徵在於界限與限制,人類如何透過各種身體技術來突破身體的限制(望遠鏡、運動、電腦、車輛)。

三、 火與義肢的範例:

(一) 火的發明與使用,使人類擺脫其他生物的競爭,躍升為地球之主(飲食、防護、生產、運輸)。

(二) 義肢的使用,個人以為可分為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彌補不足(人工關節、假牙)。廣義:突破限制(運動員的裝備:球鞋、球具、球衣)。

四、 網際空間與賽伯格:科技雖然對身體的認同有所影響,但身體依舊成為科技發展的主體(身體需求決定科技發展的方向與內容)。

參、 身體是科技的場域(悲觀論述)

一、 戰爭、生產與不平等:科技源於人類但也造成人類的浩劫,如核子武器;而生產方式的改變(機械化生產)理應造成人類的幸福,但其實卻是更加辛苦;此外,各種不平等現象的出現(藍領與白領階級)。

二、 美感、認同與科技超載:人工的身體,使得各種義肢與整容手術暢行;完美的身體形象認同成為商業可操作的對象(整容業盛行);科技超載的問題,使得人的身體因為過度的資訊量,而無法承載(各種坐式工作者的文明疾病產生)。

三、 社群與科技:火與科技一般成為社群聚集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火形成實質社群產生的主因,而科技則成為實質社群損毀的主因(虛擬社群的產生)。相同的是:火與科技均成為統治階級掌握群眾的重要方式。

肆、 科技身體的定位:就科技而言身體化主體絕非被動的場域(場域),而是具有主動參與的能力(源頭),但也可能是一種有限的參與(相對主體)。身體透過科技來改變限制的形式:

一、 身體替代:以科技的身體替代真實的身體,與其說是對於身體主體化的一種損毀,還不如說是一種選擇。

二、 身體延展/強化:身體對於火(生產與保衛)與科技(資訊與控制)的使用成為上層階級延展能力與權力的方式,進而強化社會不平等的狀況。

三、 集體/政治轉型:樂觀的看科技與火均具有以下效能—人類集會的中心(虛擬與真實)、互動的管道(借火與email)、人我的界線(現狀不滿的發洩)、定位自己與社群的關係(正面或負面)。

四、 透過科技產生的社群,有正反兩面的看法:

(一)以正面來說:作者認為雖然網路社群的功能,造成許多問題(群我的疏離),但也可能成為多一種人我關係的選擇,人們並不會因此而完全否定實體接觸的方式。

(二)以負面來說:網際網路的互動會帶來更深的失落、犯罪的溫床、欺瞞的可能。

伍、結論:

一、身體透過科技改變環境與生活,但也同時讓自身受到影響而不自知(如電腦讓我們購物更方便,但也因此使得身體的活動受到影響)。

二、控制論的歷史告訴我們科技並非中立的物件(具有可操控性)。

三、笛卡兒主義的「忘記身體」,不論科技如何進步,還是需要身體才得以實踐。

四、機器人的世代只是一種想像,無法完全取代(更多得文明疾病及絕症的出現)。

五、「樂觀論」與「悲觀論」分別指出科技讓身體效能得以提升或延續,但悲觀論則認為身體面對日益陌生的資訊環境時個人可能選擇放棄身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