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媒介文化(第七章媒介與行性別文化)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6/09

自由派女性主義

  • 自由派女性主義認為兩性應同樣擁有適當發展機會,社會應讓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且任何選擇都應受到尊重與接納,包括結婚、不婚、異性戀、同性戀等,其採取策略是利用既有的政治與法律措施去進行改革。

馬克斯學派/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 馬克斯學派女性主義一方面強調資本主義與階級的優先性,另一方面又試圖將「女人」置入馬克思主義,並強調馬克思主義向來不太重視的女性及私領域的再生產活動。在此觀點下,前者能使性別問題成為次要問題,後者強調女性的再生產,其範圍可能包括傳統關係中女性所做的一切都被視為是再生產勞動力。
  •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的處境受到多重因素決定:生產結構、再生產、性意識、兒童的社會化等。所以若想達成女性的完全解放,就必須改變所有這些結構,包括女性的內在世界與精神層面向也都必須有所轉變。

激進派女性主義

  • 激進派女性主義致力於透過研究及論述,來證實與凸顯父權制最終植基於對女人的暴力。它雖然簡化了性別壓迫與社會不平等的情形,但也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主要從兒童早期經驗說明女孩如何發展性別認同,以及不同性別的價值判斷。由於父母在家中扮演不同角色以及父權社會對女性的輕視,這種經驗使男性意圖支配女性,也使女性自我矮化而屈從於男性。

後結構/後現代女性主義

  • 後結構/後現代女性主義並非一個完整及系統的理論派別,不過他們大都高度重視差異的觀念不但重視男女之間的差異,也重視女人之間的差異。然而這一方面可能逐漸走向本質論,另一方面也可能由於進一步強調女人之間的差異,而使女人難以建立共同行動的基礎。在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所為解構主體或主體死亡的觀念風行一時,也同樣使有些女性主義擔心失去抗衡的立足點。

流浪的主體

  • 後現代女性主義者蕾朵媞以流浪者一詞,來表達女性主義主體性的積極面向與政治涵義,流浪者是一種主體的形式,它能表達出多重性以及與其他人進行連結集團結的形式。

性別的終結

  • 芭特樂主張生物性別與社會文化性別並非被決定的,而是被論述的。她認為一些女性主義的前提會遇到一個基本的困境即「女人」的問題,也就是「女人」能否被視為某種統整的主體。芭特樂認為「女人」不再是一個身分或認同,所以對她而言,性別是無法區分的。

媒介中的性別課題

  • 自由派女性主義反映於媒介領域,便是去檢視與批判媒介領域呈現的兩性不平等。馬克思學派的討論總是將電視看成一種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工具,因而批判媒體作為資本主義與父權制的幫兇。激進派女性主義認為主流媒介大多只是一種支撐與強化異性戀霸權的工具。
  • 最明顯使用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觀點的傳播研究當屬女性主義電影理論,他們指出主流電影設定了男性凝視的位置經常出現男性主體/女性客體的定位方式。文化女性主義者透過理論化的方式來了解身體的重要性,並指出廣告、電影、電視與其他文本呈現的理想女體,已成為一種用來強制測量自己與他人的標準。後結構女性主義者受傅科的影響使用論述建構文化客體的概念,並分析電視被建構成客體的方式,以及指出廣告及其他商業產品建構廣泛流行的文化論述,使之有如權力一般。

女性主義與傳播研究

  • 即使傳播研究引進女性主義之後,仍需留意這些女性主義本身所潛藏的思維邏輯,可能依舊未徹底擺脫男性中心主義的陰影。此外,認為媒介再現「扭曲」女性真實的看法,亦反映一種唯實論的觀點,認為應該存在一種女性的「真實」。若以建構論的角度來看,則能夠進一步探討性別論述如何被製碼於媒介文本中、媒介文本有何優勢與另類的性別意義、他們引用哪些論述。
  • 除了傳播研究援引女性主義來探討媒介與性別的關係外,事實上女性主義對傳播研究的衝擊之一,應是既有的理論典範、學術規範及標準如何調整的問題。女性主義追求的是一個更公平正義的世界,而有鑑於傳播媒介的影響力,它們必然在此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因此對性別議題的探討,應該成為傳播領域各層面的一項重要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