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媒介與象徵權力          2010.06.03

指導教授:許義雄博士

作  者:丁進添

  1. 布迪厄的方法論

  長久以來,社會科學有兩個對立觀點:客觀主義依據涂爾幹的主張,強調探討社會事實;主觀主義則將社會世界化約成行動者的再現,並認為社會科學的工作便是探討社會行動者對世界的說明。布迪厄認為這種對立是錯誤的,他指出客觀主義陣營過於著重客觀結構,而忽略了社會建構的過程,也忽視能動(agency)與能動者(agent);至於主觀主義著重行動者思考、說明、或再現社會世界的方法,卻忽略了這兩種立場所處的客觀結構。

  布迪厄要克服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對立,所以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係:一方面是被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規律性(結構),另一方面是自由、意識、與理性行動者的經驗真實。為了超越這種客觀主義vs.主觀主義的困境,布迪厄將焦點置於實踐(practice)之上,他認為實踐是結構與能動之辯論關係的結果。實踐非客觀的決定,亦非自由意志的產物,其作用不只中介了客觀與主觀、結構決定與行動力,並使科學知識轉而成為一種干預力量。

  布迪厄稱這種著重客觀結構與建構社會真實之間的辯證關係為「建構主義的結構主義」或「結構主義的建構論」。其觀點包括在社會世界之內,皆存在著獨立於個體意識與意志的客觀結構。所謂建構主義,一方面指知覺基模、思想基模、與行動基模的社會起源(即其所稱的習性);另一方面是社會結構與團體的起源(即場域與社會階級)。習性存在於行動者的心靈內,場域則於心靈之外。布迪厄採取了與傳統結構主義不同的結構主義觀點,所以被視為後結構主義者。布迪厄致力發展一種「反身的社會學」,要求從觀察過程中後退,以認識觀察者並不屬於中立,反而本身就是社會行動者。

  1. 文化社會學

  一般而言,人們的日常生活愈是被生存需要所支配,則文化品味愈會傾向追求世俗自然的享樂。不同文化品味是特定階層習性的結果,支配階級宣稱其生活型態具有精緻獨特的愉悅性,而且是「高尚品味」的標記,所以其他人皆應嚮而往之,將階級差異予以正當化,此即為「象徵暴力」。這是一種硬要他人服從的暴力,但非透過蠻橫的武力,其運作方式是植基於「集體的期望」或經由社會教化而成的信念。其主要功能就是創造一種錯覺,以為經濟資本偽裝自己的形式具有一種本質的價值。

  布迪厄探討學術評鑑的過程如何支稱著社會區隔,那些被授權從事評鑑與分類的人之所以能夠執行社會分類者的社會功能,就是因為他們是在學術鑑別的假象下進行,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所作的事,所以有如被愚弄的愚者,自己反而成為了行動的首要受害者。

  布迪厄注意到權力關係能夠經由非壓制的手段而被維持,此種過程的重點在於經濟關係能被喬裝打扮成其他東西而被正當化,這種操作手法就是將經濟資本「轉換」成象徵資本。

  1. 媒介場域與文化權力

  布迪厄認為,掌握象徵權力與行使象徵暴力,是現代社會支配者主要的控制工具與方式,而傳播媒介與象徵權力具有密切關係,但目前的電視媒介並未扮演應有的角色,甚至成為支配其他領域的力量。

  新聞可視為一種獨立場域,因為長久以來總是出現量報與質報的對立,那些最能夠內化該場域所重視之價值及原則的人,多會得到成員們與閱聽大眾的承認與肯定(主要依據閱聽群眾的數量)。對新聞場域的工作人員而言,表現出一種追求這個場域的原則及資本,應有其必要。但因整個新聞場域受經濟壓力的嚴重牽制,所以已逐漸減損其相對自主性,也威脅到其他文化生產場域的自主性,此種現象即屬資本主義的特性之一。另外,體育運動也總是與市場綁在一起,特別是高爾夫與拳擊賽更是具有強烈的市場導向(此應視閱聽大眾的社經背景與教育程度、生活習慣而定)。

  電視不只改變整個新聞場域的功能,促使印刷媒介在形式與內容上都去模仿電視,例如報紙愈來愈重視圖像、彩色等視覺元素(從早期民生報的體育版、娛樂版,到現今的蘋果日報全版、自由時報部分版面等)。一些學者及政客(所謂名嘴)也熱衷在媒介曝光,冀望由此獲得聲望及地位。理論上,電視應該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近用機會,但事實並不然,新聞媒介傾向呈現各種簡化的、聳動的、扭曲的說明,終將導致嚴重的社會退化。

  

agent在部分的社會學中,仍有代理人意味,但以泛指社會學中所普遍使用的概念,則可翻譯為行動者或能動者或施為者,簡單來說,就是指人本身.由於"人"之產生,是具有意義界定的,如希臘時期並不認為奴隸與婦女為人,其原因是奴隸不具有行動自主,而婦女因會生產,與動物相似,故都不屬於人的範疇(當然現代自由主義的建構下,人已經具有廣泛的定義,但終究是定義出來的).行動者或能動者則為純粹事件中的主體,不涉及人之定義,而只探討主體性與客體目標的關係,故廣泛使用之. 
 
agency則可翻譯為能動作用,或行動力,或是行動.其意義是指能動者或行動者,在其面對結構或客體,所產生的作用力與交互關係.由於傳統社會學建構在物理學的社會化條件下,故廣泛利用了社會力學原理,故能動者或行動者的作用,則如同一種施為後的力道,故可印證agent施為者的意涵.所以簡言之,agency即是agent施為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