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媒介文化(第五章媒介與規訓)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鍾文勳 2010/05/26

從傅柯自述其批判的思想史來看,可看出其探討知識與主體應是他的重心之一。

●傅柯認為西方的傳統思想主要奠基於主體/客體的關係但是傅柯認為必須進一步批判的檢視這種關係建立的過程。傅柯指出:「主體化與客體化並非各自獨立,它們彼此關聯並相互促成,因而出現所謂的「真理遊戲」,它的目的並非發現真正的事物,而是發現某些規則,據此一個主體能夠依賴真假的問題而說明一些事情。」

●傅柯不相信知識是在揭顯真理,顯反的,知識具有一種管理作用。因此對傅柯而言,知識不再是主體的認識產物,反而知識成為權力的一種表現。

傅柯的思想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指1960年代知識的考古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知識、觀念、論述形成。知識考古學則是要尋找一套形構的規則,這些規則決定了特定時期內特定論述的條件,這些條件促使論述能夠說明各種事物。

●第二階段指1970年代權力的系譜學,傅柯引用尼采的思想,透過尼采的權力哲學,關注經由知識的生產而治理自己與他人,這是指知識藉由建構人們成為主體而產生權力,進而去治理擁有知識的主體。

●第三階段指1980年代的自我的倫理學,他以前的研究重點是探討人類如何被建構成一種社會主體,並將箭頭指向規訓與論述,第三階段則側重分析人類性意識的建構過程,此時強調主體系經由慾念、愉快與渴望而被認識。

權力、主體、理性

●傅柯的權力概念,重點並非針對集中化與制度性的權力表達形式。而是探討不平等與壓迫的權力關係,如何經由細緻與分散的方式,藉由一些表面看似人道與自由的社會實踐,而被持續創造與維持。權力的內涵包括:知識/權力、規訓、治理。

●傅柯的權力觀念,認為主體是論述建構的產物,也是規訓權力的結果。後來強調權力與抗爭的密切關係,保留了主體的某些積極面向。它改變之前否定能動主體觀點,引進自我的範疇,將個體視為主動的能動者,並具有自主形塑自我存在的能力。

●傅柯之所以能夠挑戰及顛覆傳統與經典的思想影響,主要憑藉的仍是被他強烈批判的理性力量,只不過傅柯相信他的思辨能力,已然超越啟蒙理性的偏狹發展及其最終造成的箝制效果。

傅柯思想的困境

●傅柯認為世界上所有事件最終都可化約為權力的效果,這種觀念似乎使權力的概念過於漫泛無際。如果權力無所不再,便失去其歷史特殊性及與社會利益的關係。

●傅柯認為歷史是權力作用的結果,此導致人類主體地位的問題。似乎個體都是權力的順從僕人,否定人類改變現況的能力。

●傅柯晚年對主體問題的探討亦引起某些爭議,首先,傅柯的返回啟蒙可能隱藏著普遍性問題以及歐洲中心主義的危險。再者,他的自我倫理學也產生某些理論難題。例如過度仰賴未檢驗的美學概念,反而從新導入一種本質論的要素。

規訓、論述與媒介

  • 傅柯的全場監視觀念被認為似乎不適用於傳媒,但有時特定種類的媒介(例如小報)又變具有某種全場監視。小報內容和私人生活的規範性監視有關,即使用某些類似於傅柯描述之規訓權力的技術。
  • 傅柯的知識/權力觀念可應用於媒介研究,因為媒介經常傳遞常態性/規範性的訊息。例如對瘋狂與疾病的問題化。資訊模式將成為一種新的論述形式與規訓力量,並將大幅影響人們的觀念與行為,因為多數人都將這種資訊模式中發展自我健構的過程。
  • 傅柯轉向後結構的詮釋中,認為知識觀念是由主動人類的人類實踐所構成,這使得傅柯觀點下的轉播觀念,被置於類似葛蘭西之霸權抗爭的世界觀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