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1-2章導論、媒介與文化危機

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蘇志榮990505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 當前媒介環境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1.媒介、權力、全球化

A.傳媒的大幅與持續成長:生活環境充滿媒體訊息,人們被迫成為閱聽人、被迫經常性的暴露在媒體的思維與邏輯之下,人的思維與邏輯受到媒體的形塑。

B.媒體必須藉助科技的力量傳播:媒體科技的日常生活化顯示出媒體科技不只是外在的工具,已影響人的思維、邏輯及價值觀。而科技的發展往往掌控在企業、政府與統治菁英手中,科技所衍生的權力議題值得探究。

C.全球化時代:媒體的全球化意味著互動緊密的地球村時代來臨,也意味著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

2.現代媒介文化:

A.流行文化的生產者透過重複建構支配關係,有助於穩固其階級與利益;而閱聽大眾的愉悅與挪用顯示流行文化對閱聽人的積極意義。當文化產品的交換價值大於使用價值,當文化產品走向全面性的商品思維便是商品全面宰制的時代。

B.當資訊爆炸媒體競求市場,娛樂化便是媒體資訊的重要策略,可以確定的是其口味只會越來越重(腥、羶、色)。欲抓住閱聽人注意力的大量且片段資訊流所形成的奇觀文化使個人喪失辨識自己歷史與文化定位的能力。

C.消費主義抬頭意味著閱聽大眾不再只是弱勢,個體呈現其詮釋與建構的能力;後現代主義多元論述代表著自由與解放。然而,這一切是否只是市場所提供的假象。

第二節 批判觀點的價值與重要性

1.傳播研究與批判取徑:批判研究源於馬克思主義。研究議題有,媒體體制與結構、政經權力支配、意識形態與霸權。立場為,反對價值中立、重視知識實踐、強調環境的干預與建構。重要的是,不只研究媒體本身,總是關注媒體與整體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

2.後現代主義的挑戰:後現代主義與源於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研究看似無法相容,其實殊途同歸,以正經面為研究焦點的馬克思主義其現代主義普遍性理性,與強調文本著重在社會文化後果研究的後現代主義,可以相互援引,相輔相成。

第三節 本書的範圍

2法蘭克福學文化工業理論派3葛蘭西的霸權理論4阿圖舍的意識形態理論5傅柯6布迪厄7性別與女性主義8媒介與後現代主義

 

 

第二章媒介與文化危機

第一節 文化工業

  1. 統治著物質力量的階級,同時也控制著精神和心理的力量馬克思說,生產工具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決定社會關係。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就擁有控制人心的生產工具。沒有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就是受制於統治階級。
  2. 透過潛移默化,支配的觀念和統治者分離成為普世信念(貴族支配時代:榮譽、忠誠;資產階級支配時代:自由、平等)。
  3. 資本主義下的社會生活,不只是勞動過程異化受支配,在休閒、文化中亦然。文化工業中的休閒娛樂是對大眾的欺騙,只是工作的延伸,是資本主義既得利益者刻意操作出來的假性需求。透過娛樂對消費者進行剝削與控制。
  4. 文化工業=商品形式的文化生產原則+知識和文化的媒體流通與產製工廠。文化工業商品的雅俗之分源於市場考量,人們受到制約而服膺市場邏輯。
  5. 文化工業的特性:大量生產、機械生產+蓄意忽視產品的內在屬性。所造成的影響:小型、菁英式→大眾化。(美術館、藝術行銷)
  6. 文化工業的現象(機械化大量生產、未能提供真正的自由、掌控者的支配)不只是生產模式,更是現代社會的人類處境。
  7. 啟蒙的工具理性與除魅曾將人類帶離蒙昧無知(非理性的恐懼、從外來支配中解放),也將人導向另一困境(新的支配隱然成形)。阿多諾認為解放的關鍵不在於資訊或溝通的正確與良好,而在於人們對於世界的直接經驗。
  8. 虛假的有限選項和虛假的個人化。
  9. 文化工業理論的菁英品味:法蘭克福學派認為由於資源有限且長期受馴化,一般大眾不一定能自發性地批判,身為知識份子與社會菁英應帶領社會整體作批判的、反身性的思考。

10.文化產品裝配線性質(公式化的快速產製流程)與廣告在經濟與技術面向的適配(每個環節都可分解、拆卸、抽換)與結合。→流行的特徵:顯眼又熟悉、輕鬆容易記、酷炫易上手→消費者只能成為被這些文化產品迷惑的無力個體,在被製造與被設計的愉悅中消耗自己。

第二節 媒介與大眾文化

文化工業生產線快速產製無數性質相近的資訊與娛樂內容,標準化、規格化的文化生產,其結果便導致意義的喪失。但為預防閱聽眾抗拒標準化、同質化的產品,便標榜個性化、獨家、客制化,製造個別差異的假象。在資本主義力量的推助下,文化工業製造出依群無力與順從的閱聽人,他們相信個別化、精緻化的包裝可以滿足各種需求,可以產生愉悅感。

面對文化工業全面商品化的潮流,知識分子是否有辦法透過提升反省性與個體以挽救理性?根據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對情勢的分析應屬無望。雖然在實際生活上是悲觀的、必須妥協,但仍堅持明確的理論。希望相信明天會更好。

 

結語

閱讀文化工業理論心情總是矛盾的—覺得有必要但是閱讀過程總令心情低沉,尤其是對於被支配的順從與無力的閱聽人,總是寄予同情(某種程度上應是自憐)。作者在結尾提到:「文化工業意圖操縱大眾,人們也知道文化工業的意圖-而且還很高興」。為何大眾甘願被操縱,而且很高興的被操縱,文化工業有何魔力可以讓人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