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體三面向》  第五章  運動的身體

指導:許義雄老師

學生:侯俞如

壹、緒言

  一、運動身體的衝突:「合理化的身體」vs「具創造力和遊戲衝動的身體」。(客觀化vs人性)

  二、合理化的運動身體使身體更加接近工作。(運動->勞動,身體不屬於自己)

  三、運動是世俗時代的宗教,讓人能從俗世現實中超脫與超越。(運動->宗教,身體屬於自己)

  四、運動身體的對象極廣,不僅運動者的身體,也包含觀看者的身體和社會作用與科學應用的身體。

貳、作為運動領域之源的身體

一、    捍衛生存 (狩獵) 與保護自身(自然運動)是許多運動起源的解釋,但衣食無虞且安全的當下,運動扮演了維持社會關係和鞏固集體文化認同的角色。

二、    運動是種遊戲,身體化遊戲既是運動之源也是社會形式(規範、準則)建構者,身體參與了象徵鬥爭,運動在生存無虞的背景下,成為個人與集體認同的一部分。

三、    運動與物質需要有關也與遊戲、認同有關,對物質與認同的追求將導致群體間的緊張關係,為解決如此危機,運動逐漸走向固定的體制化(Hobbes的契約論),卻也喪失了身體的創造性。

參、作為運動場域的身體

運動身體發展的兩大背景:1.運動領域的合理化 2.運動身體的結構脆弱性。

一、運動合理化:由於宗教、國家與資本主義的發展,運動開始強調規律(灌輸勞動階級新的道德倫理)、紀律(國家統治和工廠生產所需),資本主義更使得速度成為運動的最高依準。系統化的趨勢導致運動對文化的原創力漸由統一的規範和紀律取代,並成為政治和商業的工具。

二、國族主義:由於運動在國際賽事上的勝利,象徵了國家的效率和優越性,運動員的身體遂成為國家操控運用的身體。前共產黨國家的集體訓練和現代西方國家的精密運動科學均呼應了身體政治化的觀點。政治化的運動員身體,不但是凝聚國族的象徵,也成為玩弄國族情感的工具。

三、廣告: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媒體、利潤與運動結合,運動媒體複合體(mediasport),藉由運動的純潔形象和具感染力的特質,追求商業最大利潤。性別差異不再重要(利潤不分性別,間接促進女性運動的發展),但運動員的身體卻成為贊助商的財產,此時遊戲本質當然也不重要。

四、受損的運動身體:運動身體成為國家和商業運作的場域後,身體本有的創造性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其表演的能力(外在的展現),效能才是國家和資本家唯一重視的部分,身體的創造力(內在的蘊涵)由於無法成為象徵或廣告因此不被重視,遂導致「績效比價值更為重要」的價值觀。

五、化學藥物所強化的身體(禁藥)禁藥服用可能是個人行為也可能是官方決定(國家運作的場所),但「驗禁藥」的動作一方面代表了人們對外在的不信任,一方面也在強化「自然的」運動員成功典範,營造出社會流動的假象(模糊社會不平等的真象,弱化民眾抗爭政府的可能)。

肆、運動身體的定位

身體的「合理化」運用最終會損及脆弱的身體,身體雖是廣大社會力量的承載者,但仍有極限。

一、 情感與運動:運動提供人類「自我超越」(運用)與「情感依戀」(認同)的身體,同時也是合理性的象徵與延伸,身體與社會間的緊張雖難以化約,但它仍是文化社群的重要象徵。

二、陽剛特質與種族差異:運動與刻板分類(激情、女性、黑人vs理性、男性、白人)有強烈連結,種因於白種男性的歧視行為,但資本主義的合理化體制使利潤的追求凌駕於界線之上。

三、女性與運動:教育、戰爭和立法使女性逐漸打破男性獨大的意識形態,運動參與更提高了女性的能動性,但不平等仍存在,女性的身體仍受意識型態制約進而導致運動的功能受限。

伍、結論:運動反映了社會的現象,有時甚至擴大了社會模式的影響力。合理化且目標導向的運動發展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卻也使女性陷入角色衝突;使運動發展趨於蓬勃卻也使政治與商業成為運動員的桎梏。僅管如此,身體仍不只是結構運行的場域,它仍具有自我超脫和宗教的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