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社會理論》第6章父權的終結?

指導:許義雄老師

閱讀:志榮1000525

壹、主流意識型態的論題

一、  性別歧視與父權體制在資本主義內部發揮重要的意識型態功能。

二、  本章的論點:資本主義完全不需要父權統治。

→資本主義轉變家計單位的性質,削弱父權權力基礎。

三、  父權體制在社會時空中無所不在:

1、  父權體制與家庭:存在於家庭之外,不論家庭形式與功能發生什麼改變,它都屹立不搖。

2、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父權體制比資本主義還早出現,可上溯洛克、盧梭、彌爾甚至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3、  在西方,父權向基督教尋求意識形態支持(女性是道德之惡);類似的觀念亦存在於東方宗教。

四、  本章的研究方法:先區分出作為理論的父權體制以及作為社會實踐的父權體制,之後再結合兩者。

貳、父權主義

一、  家庭是社會之源且是社會穩定的來源。

二、  具體的父權理論出現:菲爾默的《君權論》(洛克在《政府論二篇》中抨擊其為君主專制辯護。)

→時代背景:司圖亞特的《自由君主真律》的君權神授概念與《巨靈論》霍布斯等契約論者互別苗頭。

三、  史考區特分析菲爾默主義提出三個基本條件導致政治權威父權理論的出現:

1、  契約論所帶來的意識型態威脅。

2、  宗教改革所帶來的重視「父職」的新家庭概念。

3、  遺傳政治理論。

四、  父權主義的三個組成要素

1、  人類學的父權主義

2、  道德父權體制

3、  意識型態父權體制

五、  菲爾默的父權體制學說的兩個部份:

1、  對霍布斯主義的批評(自然狀態與社會契約)。

2、  正面肯定父權體制權威理論三要素(人類學的父權主義、道德父權體制、意識型態父權體制)。

六、  菲爾默的論述邏輯:

1、  家庭權威是自然形成、神授的、絕對的、不受限制的

2、  政治權力與父親權力完全相同。

七、  對菲爾默主義的批評:

1、  洛克:強調家庭義務的互惠性而非階層性。

2、  盧梭:私人經濟與公共經濟間存在重大差異,父親權力的隱喻無法為國王權力提供基礎。

3、  休姆:「是」與「應該」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八、  史考區特主張父權主義政治意識型態在1690年後式微,原因有二:

1、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及1688年革命使君權神授論難以維持。

2、  個人主義式的主流政治學說與專制主義相牴觸。

→意謂著:資本主義個人主義的發展與父權體制的延續互不相容。

九、  菲爾默主義是原始父權體制形式,對其研究有助於分析父權體制為何能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存活。

十、  資本主義社會變遷與父權主義相牴觸,將女性主義視為確立女性公民權運動(類比為馬克思主義捍衛勞動階級男性公民權)。是一種對社會封閉現象的侵奪運動。

參、韋伯論父權體制

一、  韋伯是少數將父權體制當成傳統權威理論者。

二、  韋伯對父權體制的定義:一家之主將個人權力強加在妻子、孩童與僕人身上。

→家長權威仰賴的力量為孝道及依賴(男優於女、孩童無法自立、成人的習慣、奴隸的保護需求)

→韋伯認為習俗與傳統是有限、不穩定的而非絕對、無庸置疑的。

三、  家長權威的面臨的威脅有二:

1、  因為習俗與傳統的不穩定性,家長的權力於是受到習俗、傳統的制約,無法為所欲為。

2、  家長權力受到龐大依賴人口集體反抗的潛在威脅。

四、  依賴→互惠:家族擴大時父權會變成世襲(特殊的父權統治事例),父權控制透過權力下放的過程開始具有延展性質。

→韋伯不認為父權體制是恆久、絕對的,而是主人與從屬者之間不確定且具潛在衝突的關係。

五、  父權體制與世襲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以法理權威為基礎)出現前的一種前現代的統治形式。

六、  家庭的出現是為了有系統且集體地耕種土地(集體生產);以父權權威為基礎的家庭是為了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並保護家庭成員免受外部危害。

→團結一致及家庭共產主義(目的是為了集體生產與繁衍)。

→排除以個人為基礎的繼承制度與管束成員的性行為。

七、  有限的式微:

1、  以邏輯判斷,這種以家庭為經濟基礎所支撐起來的上層父權體制政治結構,必然會因傳統家庭的瓦解而遭受侵蝕;韋伯自己亦提到此論點:「以個體的身分進行生活規劃,也依照自己的希望享用個人能力與勞動的成果」。

2、  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前現代的家庭已從共同生產單位轉型為共同消費單位,此種轉型意謂著:父權體制會因為家庭規模縮小、個人主義價值興起、傳統權威改變與宗教價值幻滅而式微

3、  但是,家庭仍然是消費與繁衍的單位,這也意謂著父權體制的式微是有限的。

八、  對韋伯的全面性評論:

1、  韋伯認為父權是前現代的、傳統的統治形式。

2、  相較於父權體制,韋伯更關心世襲主義,他認為世襲國家是父權體制家庭的擴大版(類似菲爾默主義的人類學式論述:父親身分→國王身分)。

3、  韋伯不想從父權主義的起源推導出規範性的結論。

4、  父權體制是一種支配關係(被支配者有男有女)。

5、  在韋伯社會學的兩個主題(暴力手段【政治權力】的所有權/生產工具的所有權)中,經濟生產關係似乎會影響政治權力的形式。Ex:資本主義發展所導致的家庭轉型必然會削弱主人/家長的傳統權威。

肆、恩格斯論父權體制:資本主義既未削弱亦未強化父權體制。

一、  恩格斯以一種明確的演化論觀點分析家庭的發展過程:群婚制→對婚制→一夫一妻制。

二、  父權體制需要控制女性乃因控制財產(長子繼承制)。

三、  階級分析(韋伯所缺乏):勞動階級家庭繁衍勞工;資產階級家庭繁衍資本家。

四、  新教個人主義發展的影響:

1、  削弱「家庭即經濟契約」概念。

2、  創造女性能夠感受個體解放的空間。

資本主義培植個人主義與傳統父權權威相牴觸。

五、  婚配觀念與實作:

相互牴觸的文化體制

擇偶基礎

恩格斯的解釋

個人主義

浪漫愛

無產階級的堅持

父權體制

家長偏好

資產階級遵循

六、  馬克思社會學與韋伯社會學的共通點: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的產物)會損害父權專制體制。

七、  社會封閉(social closure):符合資格的群體企圖獨佔社會報酬,防止外人分一杯羹。是一種以任何標準(年齡、性別、族群、宗教、語言、國籍或膚色)為基礎的排他性行為。

→韋伯認為是主觀武斷的。

→帕金認為非主觀武斷(已先認可)。

八、  以韋伯的視角,找出兩種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合理解釋:父權體制、社會封閉。

→資本主義使家庭發生改變削弱父權體制;對女性的社會排除仍持續,因父權體制受國家婚姻法律支持,這也為當今女性附屬地位提供基礎。

伍、女性主義理論

一、  父權體制分析比較:

 

女性主義

Turner

觀點

雖然資本主義使家庭轉型,不再是生產單位,但是資本主義仍維持父權體制的生存。

女性主義者分析的家庭

理由1

家庭是主要的消費單位,為了資本就必須維持家庭的團結一致。

 

理由2

女性被限縮在家庭私領域,負責繁衍以提供新勞動力。(父權體制意識型態強化之)

  1. 資本主義對外籍勞工的依賴,意謂著資本主義是否真的如此仰賴作為繁衍者的當地女性。
  2. 重工業的衰退意味著勞工階級男性迅速返回非生產性的家庭領域中。

理由3

女性降低勞動成本。(為男性提供無償勞動力服務)

 

二、  父權體制已成為防禦性的意識型態,試圖維持已遭嚴重磨損的社經條件。

陸、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家戶:女性的侵奪策略

一、  現代家庭三個特徵:代溝嚴重、不穩定性高、核心家庭「家的概念」的瓦解。

二、  早期資本主義社會中,女性被排除於勞動市場外,其繁衍功能被低下社會地位所強化。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卻遭受雙重剝奪(在家是無償使用價值生產者;在經濟體是廉價交換價值生產者)。

三、  女性雖過著次等公民的生活,但也能透過法律、政治與意識型態系統成功挑戰性別歧視行為。當社會普遍認為個人公民權是一種普世權利時,反父權體制就變成女性的一種侵奪策略,以移除父權體制社會封閉所設下的歷史障礙。

四、  資本主義的矛盾性格:

1、  製造父權主義:為獲取低廉勞動力及免費家務勞動。

2、  摧毀父權體制:創造個人主義與一些普世價值;為了滿足勞動需求,將女性帶進勞動市場,削弱核心家庭的基礎。

→資本主義摧毀父權體制,卻又在全球經濟邊緣地帶見證父權體制的意識型態重建。

柒、家父長式主義

一、  兩種種族主義區分:歧視態度種族主義(隱性)、社會體制種族主義(顯性)。

→將之類化到性別衝突關係。

 

父權體制

家父長式主義

類化對象

社會體制種族主義(顯性)

歧視態度種族主義(隱性)

作法

透過有利於男性的法律、政治與經濟安排,對女性進行系統性的社會封閉,將之排除在公領域之外。

缺乏法律、政治撐腰的對女性的歧視觀念與行為。

二、  家父長式主義的發展原因:父權體制在制度上的萎縮,男性無法依賴法律來支持其於公私領域的支配地位,而使男性處於一個矛盾的權力位置。

三、  性別衝突越來越明顯:現代女性對傳統父權體制強有力的意識型態批判,使男性對女性的家父長式主義態度越具殺傷力與戒心。

捌、討論後記

一、  從作者的論述看來,父權體制、女性主義、個人主義及家庭制度都和「資本主義」有密切的關連。

二、  資本主義有助於培植個人主義。

三、  資本主義改變了傳統家庭結構

四、  資本主義除了具有消弱父權體制的力量,也扮演驅動父權體制的力量。雖然資本主義所創造個人主義與普世價值削弱了甚至摧毀父權體制;但是父權體制在架構上所能提供低廉勞動力及免費家務勞動,符合資本主義的利潤導向需求,資本主義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扮演驅動父權體制的角色。

 

五、  就女性主義而言,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女性雖過著次等公民的生活(在早期被排除於勞動市場外,在晚期勞動市場遭受雙重剝奪),但也能透過法律、政治與意識型態系統成功挑戰性別歧視行為,甚至扮演移除父權體制社會封閉所設下的歷史障礙。

六、  茲將上述「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家庭制度、父權體制與女性主義的關係作成象限表格如下:

chapter7-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關係圖.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