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社會理論》第四章、身體秩序

指導老師:許義雄教授

學生:崇道(05/11)

壹、 霍布斯式唯物論(身體為運動中的物質)

一、 社會理論通常兼具衝突論與共識論:以「霸權」為例,包含文化共識與政治強制。

二、 當代社會學中有關社會秩序的辯論全靠派森思對霍布斯式秩序問題的構思。

三、 派森思的「共享價值」主張社會的穩定性需要最低限度的價值共識(共識論)才得以成立,而趨吉避凶只能作為個人行為的解釋,無法作為社會行動的解釋(合目的性),也作為處理霍布斯式(衝突論)秩序問題的策略(工具理性、趨吉避凶、契約論)。

四、 雖然派氏的主張也深受批評,但作者認為重返派氏對霍氏的研究,是件有趣的事。派氏對於人的界定:自然實體(平等的人:活生生的人、經驗與理性)、人的舉止與傾向(自利的人慾望、虛榮、比較)、主體的公民責任(妥協的人:為了生存需建立社會、國家以保障自我),為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彼此遵從契約(法律、道德、規範),為了穩定所以家庭與社會國家需要一個至高的權力體(父權、王權)。

五、 霍氏的身體觀提供我們從身體管制的角度出發以建構社會秩序理論,但霍氏僅注意自然的身體,卻缺乏社會建構的身體、主觀性與意識體現的身體面向。

貳、 新霍布斯式的秩序問題(派氏融合各家論述總成)

人口

身體

時間

繁衍

馬爾薩斯

手淫

內部

限制

韋伯

歇斯底里

空間

管制

盧梭

恐懼症

外部

再現

高夫曼

厭食症

說明:以上四種面向均為父權體制對於從屬者(人民、女性、青年)所施行的監控管制。

參、 繁衍(馬爾薩斯):以下簡稱小馬與大馬(馬克思)

一、      每個社會均需要創造出它自身的生存方式,及繁衍它自身的成員。針對大馬的缺點(人口理論),提出「外部的自然法則」他認為男人(人類)受到吃與性慾滿足的衝動與衝突,因此為了生存就必須採取「預防性節制」,如賣淫、同性戀、墮胎(不具生殖性)。

二、      當「人口擴張」超過「生存工具負荷」時,祭出三種節制措施:

(一)道德限制:以理性的道德限制(獨身與晚婚)而非消除情慾來達成「預防性節制」。

(二)不道德行為:違反自然的性滿足(手淫、墮胎、賣淫、同性戀)。

(三)磨難:戰爭與飢荒的「積極限制」造成人口的快速下降。

    三、小結:雖然小馬的論點有需多缺遺,但他的道德性主張(融合基督教義)仍具有其價值,由於訴諸道德教義,使得「手淫」成為不符合基督教義的活動而被譴責,一個單純的生理現象被賦予權力(父母)、信仰、道德及生產(浪費)問題的關注。

肆、 限制(韋伯):

一、小馬的論述缺乏對社會階級與繁衍關係的探究(階級的維持),而韋伯提出「新教倫理」認為資本主義的戒律與宗教的禁欲主義能穩定資本主義的生產與工業理性的道德依據。

二、新教倫理與禁欲主義所主張的身體限制對於勞工的身體(小人閒居為不善)、女性的身體及子女的身體,希望能透過職業、婚姻、宗教及父母的規訓達成約束,而手淫及歇斯底里均是男女生在面臨性禁欲之下所做出的不符道德要求的產物(國家明訂未成年者不具有性自主的能力,需要國家的介入,才賦予青少年合法性行為權力)。

伍、 管制(盧梭):

一、本段強調都市化對文化的威脅:在盧梭的全體哲學中,人的故讀被當作一種基本的道德原則(自然狀態下的利己主義),他認社會化(都市生活)是造成道德生活品質降低的主因,因為在城市生活中「所有事都只看外表,因為人們沒有時間細查」均受到利己主義的荼毒,形成許多虛假的禮儀(表裡不一)。

二、由於都市化的走向使得人類生活產生許多負面問題(缺德、虛假、自利),因而需要透過人口的管制與分類來處理,而人口在官僚化與理性化的影響下,逐漸服從於理性規訓。

三、女性成為都市化生活所造成的恐懼症的最大受害者,都市叢林被男性設定為不安全、墮落、誘惑的場域,加上醫警(疾病、治安)系統的投入,形成嚴密的社會規訓網絡,以此女性成為男性操弄的對象。

四、小結:高度都市化的社會象徵著人我的親密性消失(陌生恐懼症),人人帶者面具,因而危機也就更多,今日在街道上看見有人發生危險,多以冷眼旁觀待之。

陸、 再現(高夫曼):

一、      隨著社會的演進(前現代=封建=現代)個人的階級逐漸由地位、外在的飾品呈現,轉為由個人的優點與成就取代,而個人的地位與角色已非以往由繼承而來,故具有個人努力的可能性。

二、      公民權與大眾消費市場的成長,使得富個人價值的標誌加速消失,自我與自我展現逐漸仰賴個人風格與時尚,而非表明階級或階層地位的固定象徵,使得個人身體成為商品化的展現載體。

三、      高夫曼認為社會關係就是一個舞台,社會行為者在上面進行個人或集體表演,各種遊戲、偽裝、欺瞞的行為上演,沒有絲毫信任,透過對於身體的管理與包裝,累積社會成功的管理自我能力。

四、      所有疾病都是社會疾病:壓力、恐懼、歇斯底里、厭食、手淫,疾病的意義反映出社會大眾對於社會行為模式的焦慮,而這些行為合適與否,取決於具支配權的社會群體的觀點。

柒、 結論: 經由支配階級的人為管理下,針對繁衍、限制、管制與再現的面向,對身體進行管理,並以道德、醫療區分合適與不合適、健康與不健康,並透過時間與空間(在不合宜的時空下)的面向說明所謂的「疾病」,只是一種支配階層所建構的「偏差行為」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