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共同體》第4章 歐裔海外移民先驅者

指導老師:許義雄老師

學生:蘇志榮991215

一、作者先以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洲新興國家的狀況,反駁歐洲當地對民族主義興起的兩個因素:相同語言血統說(美-英)、「下層階級」政治動員說(對下層階級政治動員的恐懼)。

二、繼而將焦點轉向當時的歐裔海外移民,形成問題:歐裔海外移民為何將眾多受壓迫的當地民眾重新界定為自己同胞;又為何對與自己有著多重繫屬關聯的西班牙視如寇讎?

三、馬德里在政治經濟方面收緊控制與18世紀末自由主義精神與啟蒙運動理念的流布固然有助於理解西屬美洲的抵抗動力,但無法解釋如智利、委內瑞拉與墨西哥等實體在情感與政治上的合理性;聖馬丁下令用「秘魯人」稱呼當地原住民與當地安逸上層階級在生命與財產上的犧牲。

四、真正的答案隱藏在:每一個新的南美洲共和國從16-18世紀之間,都是一個行政單元。

1.行政單元的自我封閉因素:

美洲行政單元原始形狀的形成因素

自我封閉元素

結果

任意而偶然的(軍事征服的結果)

地理:交通、通訊不便。

穩固的現實性(a firmer reality)。

政治:不得與母國競爭。

經濟:美洲本地彼此之間不得直接通商。

2.行政單元如何形成祖國共同體想像?

作者先闡述宗教朝聖之旅的內在意義,在已知類推世俗的朝聖之旅,並區分世俗朝聖之旅中封建貴族與專制主義新貴族之差異,以闡釋歐裔海外移民官員在其世俗朝聖之旅中對其祖國(故鄉)心理認同薄弱。

   宗教朝聖之旅彙整:

城市在朝聖者心中是神聖的地理中心點,其中心地位是朝聖者從邊遠或原本不相干之處持續向之流動的過程中被經驗與「實現」的。

因此古老的宗教想像共同體的外部邊界是由人從事哪個朝聖之旅來界定的。

動人壯觀的宗教朝聖共同體之舞(龐大殊異種族的人群進行相同儀式、唸相同的語句)的雙重性:

數量

階級(知識層級)

在朝聖之舞的定位

結果

一大群

文盲方言使用者

構成稠密厚實的實在性

交織出動人壯觀的想像之旅

一小撮

特定方言社群的識字雙與行家

統一儀典並向群眾翻譯旅途的意義

 

   世俗朝聖之旅:專制化君主制國家與歐洲的世界性帝國所創造出來的種種相異之旅程。

封建貴族與新貴族世俗朝聖之旅比較表:

世俗朝聖的類別

向上移動因素

人員的可互換性

旅程軌跡

特點

封建貴族

死亡

祖傳封地→權力中心→祖傳封地

祖傳封地是其旅途的起點也是終點。

新貴族(專制主義官員)

才能

盤旋而上攀上頂點中心

旅途中的每個停留都是暫時的、沒有一個內在價值的故鄉。

接著指出歐裔海外移民官員的世俗朝聖之旅其垂直攀升(在西班牙母國的攀升管道)與水平移動(在殖民地各行政區之間的橫向移動)接受束縛,於是偶然生為海外移民成為一種宿命。而這種宿命在馬基維利主義與血統純正要求的「政治正確」選擇之下更成為壓迫歐裔海外移民對其殖民地行政單元形成祖國共同體想像的重要因素。

當然,印刷資本主義在促使殖民地行政單元形成祖國共同體想像,亦扮演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角色。

不對稱性:報紙「地方性」特徵導致歐裔海外移民盡可能會閱讀馬德里報紙,但半島官員不閱讀殖民當地報紙。

複數西班牙概念的雙重性:大範圍認同與特殊地方意識。相對於帝國管轄範圍之廣袤,西班牙資本主義與科技的「地方的」落後性,導致大範圍認同的失敗。(帝國的廣袤與各行政單元的相互隔絕孤立,使同時性變得難以想像:墨西哥海外移民在幾個月之後才會從墨西哥報紙而不是里約‧德‧拉‧普拉達的報紙上讀到布宜諾艾利斯的新事件,而且是類似但不是墨西哥的事件)。

如同作者在結尾所提到的,在本主題的有限性與特定性上,並非在解釋反母國抵抗運動的社會經濟基礎,而是關注為什麼這些抵抗運動會被以複數的、「民族的」來想像。作者在本章中闡述了歐裔海外移民在政治、經濟上因其海外大亨(類似於傳統封建貴族)的地位,既對君主的權力十分重要,卻又構成威脅。因而導致馬基維利主義與血統種族純淨要求的選擇,然而這些社會經濟因素只能作為理解的背景脈絡,因為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報紙為主角)為想像共同體的形成提出了解釋,而西屬美洲之廣袤與各行政單元間的相互隔絕為西屬美洲大範圍認同形的失敗與以複數的、「民族的」想像來抵抗母國做出了有力的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