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三面向》4 勞動的身體

指導老師:許義雄老師

學生:蘇志榮991027

壹、緒言

主題1:工薪勞動不斷變動的環境條件如何影響身體?

主題2:工薪勞動的環境條件變動如何磨損工薪動與身體勞動之間的界限?

定義

工薪勞動:直接與維生有關的勞動,在資本主義社會體制之下,就是指「工作」。

身體勞動分成3個子項:工作相關的身體勞動、文化身體勞動及再生產性身體勞動。

工作相關的身體勞動:非正式的工作,讓身體化自我得以在工薪勞動環境存活下來的身體勞動,例如,假裝工作。

文化身體勞動:個人如何將自我表現成一個被社會認可的主體,如,形象管理。

再生產性身體勞動:一般指家務勞動。

須注意的是:如此的劃分突顯了工薪勞動與身體勞動的差異與界限,其實工薪勞動與身體勞動之間多所重疊、互相牽連與影響。

貳、身體即勞動之源

人類的生物天性,決定了我們所必須從事的「首要歷史行為」,亦即,身體化存在的事實代表我們在從事其他活動之前,必先滿足食物、溫暖、居所等基本需求,亦即確保生存工具(工作)。

從演化論的論點:直立→雙手靈巧化、雙腳便利移動→工具使用→與環境互動更開放、更有創意(不再是靠本能而是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累積技術、知識→教育、模仿傳授給下一代→閒暇增加→創造技術、知識

身體是工薪勞動之源。

從人的創造性的角度論證身體是工作相關身體勞動之源。(3M員工便利貼等發明,google員工的自由創意時間,可以與本文相互應證)

身體是文化身體勞動之源。

身體是再生產性身體勞動之源。

身體技術並非堅若磐石,且勞動亦無法完全簡化為身體化主體。

叁、受到勞動所影響的身體

主題1:工薪勞動不斷變動的環境條件如何影響身體?

分期

工薪勞動的時空條件

工薪勞動的特徵

與再生產性身體勞動的關係

身體化主體與結構互動的結果

前工業

家庭手工工作坊

依季節、晝夜

勞動者自主

可以兼顧

 

工業化

特定地點-工廠

特定時間

身體強迫、時空重整、講求效率

界限分明

無法兼顧

疏離

科學管理與福特主義

特定地點-工廠

特定時間

科學管理、分工精密、裝配線技術、效率極大化

界限分明

無法兼顧

疏離

後福特主義

特定時空的鬆動化

彈性專業化

以資訊為基礎

服務導向

穩定就業模式受侵蝕

界限模糊

外在規訓轉化為要求自我表現的內在規訓

尋求職場外的認同

後福特主義時代工薪勞動如何置身勞工身體?

1.勞動模式游牧化:工作的高不穩定性與機會減少→身體化認同由工薪勞動向文化身體勞動與再生產性身體勞動轉向。

2.工作配合度高彈性化:輪夜班、超時加班→高疾病發作率。【外部規訓】

3.新裝配線原則:全景敞視監控(電話客服、銷售)→重複性工作傷害;廉價外勞→超時超量工作。【外部規訓】

4.形象、表現高自我要求化:對年輕、精瘦的要求→在工作相關身體勞動對身體進行文化監控與再生產性照護。【內部規訓】

四、不斷改變的身體勞動模式

再生產性身體勞動:

工業化與福特主義工薪勞動的時空區隔有助於家務勞動的性別分工,對女性而言是雙重負擔,「天生」適合亦導致女性工作選擇的限制。

後福特主義時代家務勞動走向個人化、商業化。趨勢擴大到美體瘦身、婚姻介紹、性愛產業、子宮出租等。

文化身體勞動:

先於福特主義時代存在至今仍具影響力的階級化、性別化甚至種族化的文化身體勞動主流規範,有隨時代改變的跡象。

面對面互動模式的穩定發展→外貌極度重要→身體保養與道德價值聯繫在一起→瘦身、美體、整形的蓬勃發展。

肆、勞動身體的定位--身體化能動者與經濟結構的互動結果

1.使個人暫時適應

理論家

議題核心

對個人的影響

忍受

身體化主體的能動性

馬克思

身體疏離

只能有限抵抗

宗教(工作相關的身體勞動)

革命

涂爾幹

失落、失去內在動力

服從

歡愉能力

齊美爾

身體結構與滋養來源的瓦解

削弱身體化主體的創造力

戰勝阻礙個體性發展的結構

2.人們對抗工薪勞動

外貌管理          假裝辛勤工作          工會集會          罷工         辭職

---------------------------------------------------------------------------------------------------------------------

                                    宗教  想像力                      低自我評價

3.後福特主義時代:工薪勞動與身體勞動的界限漸趨模糊甚至瓦解,導致工薪勞動無所不在,彈性工作、在家工作、以情感勞動最能突顯此點。因此,後福特主義時代必須「值勤」的不再只是「前區」。而且,情緒管理已不只在職場而是滲透到再生產性(假裝愛家人)、文化(決意為支持的球隊難過)、工作相關(避免打擾同事憂鬱的情緒)的身體勞動範疇,個人日常生活的自主能力是否被現存社會體制奪走?

但情感勞動會帶來工作的高滿意度與高成就感似乎為上述問題的答案留下變數,或許正如作者所下的結論:「我們可以認為,情感勞動表明身體能力仍然構成工薪勞動的參數,不能直接就認為情感勞動代表既有社會體制對生命世界的佔領」。

伍、結論

身體依舊是工薪勞動之源。身體化主體對結構規範的回應也頗具創意且多元,這表示人們不只是社會結構的被動接收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