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體與社會理論》第2章社會學與身體

指導:許義雄老師

閱讀:志榮1000427

壹、缺席的身體:社會學無法發展出一個身體理論,真是件怪事。

一、  人類存在最明顯的真相--人擁有身體(人就是身體),很少被當代社會學所提及。

二、  現今社會建立在個人化消費的基礎上,於是身體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社會學家間的辯論顯示社會學家已經意識到(儘管只是特例)身體會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改變其象徵意義。

三、  社會學將身體排除在理論研究之外的原因:

1、  現代社會學的知識論基礎根植於抗拒以生物性因果論解釋行為的實證主義(尤其生物主義),主張社會行動的意義絕不能被簡化至生物學或生理學範疇。

2、  然而,進化生物主義在社會學發展過程中亦發揮重要作用,如史賓塞、格迪斯及傅柯。儘管與實證主義生物學、醫學有關,但因核心假設的關係(自然世界為社會所建構,並因人類活動而改變;人與自然之間文化居中斡旋),讓社會學無法成為生物學的一部分。

四、  社會學將馬克思的論點內化:人影響外部世界並改變之,但同時也改變其本性。亦即,包括人體在內的外部世界,並非既定事實,而是歷史現實,一直受人類勞動影響,並被人類文化加以詮釋。人體的重要性不如社會世界中的集體現實。

五、  社會學理論首要的二分法不應是自然/社會,而應是自我/社會。

貳、自我:身體在不論在微觀或宏觀社會學皆無容身之處。

一、  就微觀社會學而言,社會行為者的自我在活動過程是被社會所建構的,因此身體被排除在外。

二、  就宏觀社會學而言,其理論重點在於「社會體系」,因而無身體容身之處。

參、傅柯

一、  應將社會學對身體的忽略視為湮沒而非缺席:社會學理論中偷偷摸摸且神秘的身體史。

二、  Q:身體雖然被社會學排除在外,但仍然存在於社會學領域中?身體社會學所信奉的思想?

三、  傅柯式的分類→身體社會學可以被視為一種唯物論研究。

四、  現代社會中,權力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上,身體是政治/權力關係的產物,支配身體物質性的權力被分為兩種個別又相關的議題:「對身體的規訓」、「對全體居民的管制」。

對身體的規訓

政治解剖學

專業團體對身體的規訓

對全體居民的管制

人口的生物政治

全景敞視主義對全體居民的管制

 

肆、精神與肉身

一、  希臘化基督教的身體觀:

身體〈肉身〉

非理性、激情、慾望

酒神

心靈〈精神〉

理性

太陽神

肉身象徵墮落的人類及對上帝的否定。

二、  中世紀慶典及嘉年華對身體的頌揚是一般民眾對宮廷主流文化及城市社會控制中心不滿的政治表現。

三、  在身體的世俗化過程,身體不再是肉身神聖論述的客體而變成醫學論述的客體〈身體是一種能受到適當的科學飲食養生法所控制的機器〉。【宗教意義的長壽→身體的有效量化】亦即,身體成為可以精密估算的對象。

四、  身體是文化建構的產物:權威提供社會秩序與團結的基礎,因此證實權威的合理性。

1、  父權體制:女性是激情,男性是理性。

2、  資本主義:理性屬於公領域,慾望屬於私領域。

五、  身體開放性的改變:

1、  文藝復興至現代,身體是「開放的」,透過儀式、嘉年華會與公共世界產生聯繫。

2、  現在身體變成「封閉的」,只處於個人化的消費社會中。

伍、社會學與身體

一、  身體社會學不只涵括生理學亦擴及身體與慾望的分析,特點有4

1、  /外的區分〈生理需求/符號詮釋〉:身體是自然/文化的,身體是人類勞動影響自然的關鍵,亦是自然秩序與文化秩序在人身上的會合點。

2、  個人/全體的區分:仿效傅柯的觀點。西方文化認為慾望存在於內部身體之中,因此必須受到理性化的禁慾主義控制,個人身體為了全體居民的利益必須受到管控。

3、  身體是政治鬥爭的核心:男、女生理機能的重大差異仍須透過特定角色與認同的社會化過程方能將性別認同與特質鑲嵌在生理機能中。「年輕人」、「嬰兒」、「老人」也需社會認可的過程與生理成熟度相對應。

4、  自我與身體的截然二分:自我透過表演得以實現,身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對自我表演來說至關重要。對高夫曼社會學的重新詮釋:「社會集會中的自我再現」→「透過社會詮釋的身體所進行的自我表演」。身體象徵著自我,身體的羞恥感必然與自我的羞愧密切相關。

二、  身體社會學研究社會秩序的4個課題:時間與空間中的人口繁衍管制,對做為自我載體的身體進行限制再現。政治如何透過性別、家庭與父權體制來強制執行,而此種制度化過程受到重大社會變遷的影響。

陸、理論定位

一、  社會學理論一直受到「文明與慾望」對立的影響:對古典理論家而言,基於社會穩定與秩序的考量,必須將激情從屬於理性之下〈太陽神戰勝酒神〉。薩德侯爵和傅立葉賦與「激情」較正面的評價。而19世紀費爾巴哈試圖消除身心二元論。

二、  馬克思主義的盲點:支持技術理性,對情感、激情與慾望以及對人口與繁衍等議題的忽視。

三、  當代身體/慾望的研究:批判理論與建構主義VS.佛洛伊德主義。

柒、批判理論

一、  批判理論的觀點文明是節制〈海妖塞壬的隱喻:理性壓抑慾望〉。

二、  佛洛伊德:自我快感社會控制之間是永無止盡的衝突。

三、  馬庫色:快樂主義是社會潛在的解放力量。他懷疑馬克思對勞動的強調是對玩樂與休閒持有禁慾、道學的態度。

四、  馬克思與馬庫色的不同:

1、  馬克思對人類幸福價值的低估。

2、  馬庫色具體化人的情感生活並將之整合進「理性」與「本性」之對立中。

五、  麥金泰的觀察導致對馬庫色式批判理論的批評:

1、  將「人」概念個別化,無法與普遍有效的快樂主義相容。

2、  馬庫色式的快感與身體無關。

捌、結構主義

一、  傳統上認為權力被視為對慾望的壓迫,傅柯認為權力是建構性的、有生產性的〈權力/知識會產生慾望〉。

二、  傅柯似乎認為身體是人類歷史中統一且具體的面向。這觀點與歷史不連貫性及身體是論述建構的產物兩觀點相互矛盾。

三、  笛卡兒式的身心二元論主張賦與心靈特權地位,認為身體只是一部機器。傅柯否定〈思考、笛卡兒式〉主體性的所有重要性,並將身體當成論述的焦點。

四、  身體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

玖、傅柯與社會學起源

一、  傳統上總是將醫學社會學視為社會學的次學門,傅柯的觀點與認為社會學是一種應用醫學,其目標是對身體的控管。

二、  身體社會學基本上是醫學社會學內部的一種活動。

壹拾、現象學

一、  結構主義是對理性主義的抗拒,對身心二元論的拒絕。

二、  馬賽爾將身體視為本體論問題的核心,論證精神與肉體經驗的統一性,認為身體並非客體或工具,身體就直接存在於經驗中。

三、  沙特認為唯有透過身體來進行理解,才能了解其他心靈。沙特的身體論述與其對意向性的強調有密切的相關:

1、  自為身體:世上的實際經驗都根據我身體的觀點,我的自為身體不只是一個客體。【我的身體被我自己視為主體,被他者視為客體】

2、  他為身體:將他者的身體理解為是一個客體〈特定情境下具有意義〉,我能採取特定的視角理解他。

3、  被他者看見或觀察,使我的事實性獲得承認。

四、  法國現象學拒絕身心二元論堅持身體不只是物質性的客體,而一直是意識的體現。體現的基本概念為:我這個生命有機體就是我,且展現了我。

五、  身體現象學從主體角度出發,對體現進行個人主義式解釋。缺乏歷史與社會的內容。曾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身體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壹拾壹、個人

一、  完整的個體:擁有身體、意識、連貫性、信仰與責任的存在。

     →身體究竟是物質實體or精神實體。

     →「擁有身體」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社會識別的基本特徵。

     →「身體」:不只是生命有機體,包含虛構,如國王有兩個身體(真實肉體與神聖身體)。亦即,身體既是事物也是象徵符號

二、  身體不必然是個別的生命有機體,因為身體是社會詮釋的產物。

三、  身體的一致性VS.可變性

四、  身體的統治權VS.身體的被監控。

壹拾貳、結論

一、  人在自然文化的雙重身分:

1、  人體在自然界的定位:生、老、病、死。

2、  人體在文化的定位:人的生老病死等過程在文化信仰、象徵與實踐層面的「意義」。

二、  我擁有身體(社會文化);我還是一副身體(有機體):

我擁有身體

社會文化

sicknessillness

病感

「扮演」或「表演」病痛

我是一副身體

生物有機體

disease

疾病

客觀的病痛

三、  對社會學而言,現象學的侷限性在於只關注我的身體他者的身體忽略了身體一直都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具有社會定位:男人、女人與陰陽人的性別認同;「怪胎」。

四、  身體的統治權:現象學主張我們對我們的擁有統治權;從社會學角度,人口的繁衍牽涉對性的制度管制、父權體制、意識形態與經濟模式,因此身體課題涵括知識論、現象學、權力、意識型態與經濟等理論。

 

壹拾參、許義雄老師結論

一、  身體社會學理論的建立需包括:

1、  方法論

2、  課題

3、  屬性

4、  體系

二、  本章的敘述結構分成四個部份:

1、  身體的缺席:(包括一至四章)

2、  身體與社會的關係:(第五章)

3、  試圖建構身體社會學理論:(六至十一章)

4、  結論:(第十二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dy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